近日,一部系统梳理与深度阐释四川宜宾历史文化的著作《宜宾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中国地方历史文化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宾市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也为外界深入了解宜宾、品味宜宾打开了一扇精彩的文化之窗。

权威打造,系统勾勒宜宾文化全景
全书篇幅宏大,共计九章,逾三十万字,并配以近两百幅精美彩图。内容涵盖交通、旅游、酒、竹、茶、美食、建筑、文艺、商贸等九大领域,纵横捭阖,将宜宾置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从5亿年的地质沧桑、2亿年的恐龙足迹,到4000多年酿酒史、3000多年种茶史、2000多年建城史,娓娓道来。书中不仅细致梳理了宜宾10个区县、3个功能区及135个街道乡镇的历史文脉,更将散落于典籍的璀璨明珠串联成链,首次将诸葛亮、李白、杜甫、岑参、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杨升庵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与宜宾的深厚渊源集中呈现,实现了对宜宾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与时代性解读。
深度挖掘,揭示鲜为人知的文化密码
本书的显著特色在于其广阔的学术视野与创新的研究视角。作者郭五林为宜宾本地知名文化学者,撰写过程中,他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提出了多项具有突破性的学术观点。例如,通过详实考据,确认了诗仙李白曾到访宜宾,为其壮丽诗篇增添了新的地理坐标,提升了宜宾在中华诗词文化中的地位。对北宋文豪黄庭坚在宜宾期间书法艺术实现“荡桨笔法”突破的阐释,揭示宜宾山水对其艺术升华的深刻影响。
经严格考证,书中首次公开披露了明代爱国将领、宜宾珙县人郭成在东南沿海抗倭、南海破盗及西南平乱的英雄事迹,将其与戚继光、俞大猷并列的史实呈现给大众,极大地丰富了宜宾的英雄叙事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此外,对锁江亭宴饮文化、荔枝酒源流、川红工夫茶渊源、李庄“十六字电文”背后的家国情怀、“龙观嘉园”地名由来等内容的深度挖掘,展现出宜宾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融古烁今,诠释新时代宜宾城市精神
《宜宾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当下的呼应和对未来的启迪。全书巧妙地将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刻诠释了“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的新时代宜宾城市精神。
从古代“巴蜀文旅,水上走廊”的交通枢纽,到今天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从千年酿酒史的传承积淀,到“中国酒都”五粮液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与白酒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从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到现代“川红工夫”香飘万里;从抗战时期李庄以博大胸怀接纳内迁学术机构的义举,到今日以“拎包入驻”等优质服务吸引时代新能源、极米光电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的开放姿态——本书清晰地勾勒出宜宾历史文化基因在当代的延续与创新,论证了深厚文化底蕴正是宜宾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价值显著,助力文化自信与发展实践
该书的出版,为宜宾乃至更广大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地方历史文化教材。对于系统固化宜宾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宜宾进一步提升“三地三中心”国际旅游城市工作格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丰富的叙事资源。
《宜宾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推出,标志着宜宾历史文化研究传播达到新的深度与广度。它仿佛一艘承载着千年戎州文明精华的航船,从长江首城启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邀请全世界读者共同领略宜宾历史的深邃、文化的绚烂,感受这座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来源:中国网;编辑:严涛;审核:邹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