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言筑嘉园”队于7月25日至7月31日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嘉乐镇,在渔舟村、长丰村、卢湾村、人民村及广乐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推普+语言文化宣传推广”为主题,将普通话推广与普法宣传、安全教育、文化传播相结合,为200余名留守儿童、50余名老人及100余名村民送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言赋能盛宴”。
专业融合:推普普法双驱动,筑牢乡村法治基石
团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创新设计“推普+普法”模式。团队精心编制了100余道普法小问题,内容涵盖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活动以抽签、抢答的形式展开,法学专业的付佳悦负责现场讲解,同时引导村民用普通话表达观点,实现语言推广与普法宣传的双重效果,进而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法律素养,更让普通话成为法治知识传播的“载体”,为乡村法治建设奠定了语言基础。
精准服务:聚焦重点群体,构建语言赋能体系
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开展“推普+安全讲解”。团队协同“童伴妈妈”聚焦防性侵、防溺水等主题,设计趣味小活动。志愿者将严肃的问题融入趣味活动中,以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出来,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安全场景,助力200余名儿童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同时提升普通话能力。
为深入群众,志愿者积极加入广场舞队伍,在其中分发宣传手册,进行普通话发音、字形、字音等讲解。这种“娱乐+学习”的模式,有效消除了村民对“说不好普通话”的顾虑,让村民在休闲中轻松学习普通话。
产教结合:赋能特色产业,助力文化传播
嘉乐镇黄桃产业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团队借黄桃文化活动契机,开展“推普+黄桃文化宣传”行动。志愿者在黄桃文化活动现场分发推普手册,进行实地勘察,采集相关图片视频,进行视频制作剪辑,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知晓率。
此外,团队还开展了“推普知识抢答”,村民通过翻阅推普手册并参与问题答疑,设置“击鼓传花”“传声筒”等小游戏为参与者提供额外奖励。活动既检验了推广成效,又激发了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
实践育人:以行践知,彰显青年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既响应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又践行了高校服务地方的使命,更是法学院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动体现。团队10名成员均具备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其中法学专业学生占70%,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能力,在普法讲解、安全教学中锤炼专业技能,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法学院团队将继续探索深化“推普+语言文化”,与嘉乐镇保持长期合作,希望能更好的将普通话推广与挖掘乡村非遗、民俗等特色文化相结合,根据地方需求,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让普通话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让青春的力量尽洒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来源:张露英 赖春耘;摄影:付佳悦;编辑:严涛;审核:杨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