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五林:澎湃的金沙江,为五粮液注入了阳刚精神

发布者:fxyMeseger发布时间:2024-11-18浏览次数:11

“穿恶浪哟,踏险滩哟,船工一身都是胆啰,闯漩涡啰,迎激流哎,水飞千里船似箭啰……”每当大家听到《船工号子》这首嘹亮的船歌时,总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酒文化专家郭五林说,宜宾至新市镇的金沙江段,是我国通航的江段中较西边的江段,也是较为湍急危险的江段之一。江谷两岸,林深草茂,悬崖绝壁,江中险滩,暗礁密布,险象环生,船工、纤夫们穿恶浪、踏险滩,勇毅顽强,吃苦耐劳,敢于冒险,他们所唱的粗犷豪放、高亢激昂的号子,是他们的生活写照,也是刻入宜宾人骨子里的精神体现。

宜宾是水陆码头,金沙江、岷江在此交汇为长江,但金沙江、岷江却是两条异质性明显的大江。金沙江流程较长,落差较大,水流较快,泥沙较多,含金量高,不便通航;岷江流程稍短,落差较小,水流较缓,泥沙较少,方便通航。这两条各具特色的江河,为宜宾注入了不同的文化气质与精神。

金沙江水流湍急,奔腾咆哮,自古以来,就是西部资源北运的重要线路。明代初期,北京修建故宫时,在如今宜宾市范围内的屏山县、叙州区、高县、筠连县等地砍伐大量楠木,送到金沙江江边,顺水而下,经过长江江面(今三江新区江段),漂到大运河,然后再转大运河运至北京,可以说“宜宾的楠木撑起了故宫的栋梁”。清代中期,大量滇铜从昆明(今东川区地域),经背扛肩挑,陆路运行2000多里后到达金沙江边的桧溪镇,再上船,经由金沙江、长江、大运河辗转运至北京。这就是有名的“滇铜京运”。“滇铜京运”路过宜宾的金沙江段,在宜宾形成了著名的铜关(又称潼关),如今铜关码头的对岸,就是五粮液503车间。

郭五林说,澎湃的金沙江,为宜宾注入了阳刚精神,为五粮液注入了阳刚精神。早期的五粮液,除了老城区“长发升”“利川永”“张万和”“钟三和”“全恒昌”“天锡福”“刘鼎兴”“听月楼”八个老作坊组成的501车间之外,主要产量还来自金沙江南岸青草坝的503车间。浸透在宜宾人血液中的金沙江文化精神,为五粮液的前期创业带来了激情与活力,鲜明地体现在五粮液企业歌曲《商战》之中,歌曲充分表达了五粮液直面竞争、敢于竞争、勇于胜利的进取心态。此后,五粮液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以自信昂扬的姿态出现在中国酒业市场上,离不开金沙江文化的影响。同时,五粮液向江河学习,兼容并包,吸纳各种力量,蓬勃发展,奔涌向前。

郭五林说,水是酒之血,江是酒之魂。如今,五粮液及其系列酒,沿金沙江、岷江、长江,转水路、转陆路、转机场,跨越千山万水,不辞山高水长,远销五湖四海,已由“中国的五粮液”跃升为“世界的五粮液”。正如五粮液酒文化歌曲《一杯美酒,一声问候》所唱,“端起这杯美酒,来自大地的精灵,五谷凝成的心,神州神酒五粮液伴你好好珍重,一杯酒总在相守,燃烧你的心,甩开那烦恼忧愁,一杯酒一声问候,浓浓真情拥在你身后。一杯酒永远相守,只管大步走不要频频再回首,一杯酒一生等候,天涯纵横沉醉就足够。”

【来源:川经瞭望记者 杨波;编辑:严涛;审核:杨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