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陈昶博士组织开展多师同堂暨“辩论式”创新课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5-25浏览次数:115

5月21日下午,法学院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创新实践,由法学院陈昶博士作为主讲老师组织开展了一场多师同堂暨“辩论式”创新课堂教学。本次创新课堂邀请了法学院郭五林教授、陈和芳副教授、喻海龙博士、张立志博士以及四川明炬(宜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喻忠勤律师担任评委嘉宾,法学院2023级法律硕士班全体同学参与。本次创新课堂也是陈昶博士主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辩论式”课堂在行政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课堂开始前,陈昶博士对参与本次创新课堂的评委老师表达了热烈欢迎,并就创新课堂的内容、流程和规则作了详细介绍。本次多师同堂暨“辩论式”创新课堂包含案例分析和课堂辩论两个环节。在正式开始前,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所有小组事先对案例和辩题并不知晓,之所以如此设计,是致力于通过“快速作答”的方式考查同学们对行政法学学科知识内容、逻辑结构、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案例分析由一组同学分析作答一个案例,每组作答结束后至少2名评委老师进行点评。在课堂辩论中,两个小组围绕一个辩题展开正反双向论辩,每组结束后由2名评委老师予以指导。每组仅有短暂的分析讨论时间则需作答和辩论,同时每个环节均有时间限制。此外,本次创新课堂由5位评委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课堂全程采用录像的方式予以记录。

在案例分析环节,所有案例均源于行政法学范畴,涉及领域涵盖行政处罚、公务员法、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基层执法等多方面、多领域内容。每个小组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不仅要在指定时间内从法律角度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问题进行细致作答。各小组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予以陈述、论证和补充,激发了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力,真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随后,几位评委老师对案例分析环节各小组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点评,并就语言表述、分析框架、逻辑衔接、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案例分析后则进入更为激烈的课堂辩论。本次课堂辩论与正式辩论赛规则有所不同,更为注重理性基础上直接的言语对抗和观点碰撞,因而辩论对抗性和观点交互性更为强烈。辩题涉及领域以行政法学为主,同时涵盖行政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内容,包括“行政处罚应当坚持惩戒为主还是坚持教育为主”“学习法学更需要职业伦理还是更需要实务技能”等多视角、各领域辩题。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优势整合,在课堂辩论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和专业素养。赛后,同学们普遍认为课堂辩论环节让其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仅要去思考如何陈述,还要认真听清对方的表述并有理有据的迅速作出回应,有难度但是很锻炼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其反应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令人获益匪浅。

本次法律硕士《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多师同堂暨“辩论式”创新课堂,不仅吸引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相应提升了同学们的法律实践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一次较有意义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和尝试。

【编辑:严涛    审核:杨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