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审判方式类型学视野中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讲座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主讲人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洪波教授。讲座由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邹国正主持,“中心”研究员及法学专业学生到场聆听讲座。
周洪波教授是四川大学诉讼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诉讼法、证据法和司法制度,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律科学》、《法学》、《比较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第49批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获第十五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三等奖等。
讲座中,周洪波教授介绍了什么是庭审是实质化、庭审实质化的不易之处、实质化难以展开的原因以及审判方式类型学。他直指当前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症结,强调庭审实质化的案件类型变化不大、证据调查方法变化不大主要是略微增加了细节调查等因素,存在对案件质量的提升没有太多实质意义和实际上增加了法官工作量的问题。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指明了司法改革之出路,点明了到庭理念,庭审证据调查规则,明确相对真实标准及其证明方法,进而制定相应的证据规则,推动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在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周洪波教授一一作了详细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f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