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机构设置学院领导学院教师研究生导师院长寄语师资招聘
 
 
学院简介

【院情简介】

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教育肇始于1994年学校社会科学系的法学专业,2011年成立法学院,2014年在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之际成立知识产权学院,目前法学院与知识产权学院合署办公。法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博士43人。目前,法学院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过50%,法学专业教师博士占比超过60%,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运行,学院博士占比、教授占比在省内法学院的位次显著提升。多名教师为兼职律师、仲裁员、社会工作师,受聘担任自贡市、宜宾市等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法律顾问或咨询专家。目前,法学院有2名教师受聘担任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名教师受聘担任宜宾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名教师当选为四川省法学会常务理事,1名教师当选为宜宾市法学会副会长,1名教师当选会宜宾市法学会常务理事,5名教师担任宜宾市人民政府第三届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2名教师获评自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型智库专家, 2名教师获得四川省人社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资格,担任中国酒庄分级评审专家、宜宾市知识产权专项项目评审专家的教师各1名,1名教师入选“宜宾市市级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荣获“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创新人才”称号的教师1名,宜宾市优秀青年教师、学校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各1名,2名教师荣获“宜宾市优秀仲裁员”称号,1名教师荣获“自贡市十佳科普传播员”称号。

法学院本科教育涵盖法学和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设有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1800余人。

法学院现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个省级教学培训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2个厅级科研平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宜宾市法学会白酒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近年来,法学院主持、主研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法学院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咨询报告被广泛采纳应用,社会化培训常规开展,法学院已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智库。

法学院已建成2个智慧模拟法庭、3个法律诊所实验室、2个电子政务实验室、1个法学期刊资料室。法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战化技能训练,在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宾市人民检察院、自贡市人民检察院、宜宾市司法局、四川拓宇律师事务所、四川明炬(宜宾)律师事务所、四川富绅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了数量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有机对接,积极推行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构建了“专业理论课程+素质理论课程+校内实验课程+校外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

法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训练与指导,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模拟法庭竞赛、知识产权竞赛、法学院系法律专题辩论赛中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法学院全体师生秉持“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弘扬“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652”精神,在学校“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指引下,正在为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法学院而努力奋斗!

 

 【科研平台简介】

 

一、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

四川省法学会唯一设在地级市的专业研究会,该研究会汇聚全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强省战略,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已在全省白酒知识产权、中药知识产权、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研究特色。研究会与四川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四川轻化工大学)联合办公,多次组织教师到贫困地区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助推四川轻化工大学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二、四川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四川轻化工大学)基地

肩负培养全省知识产权人才之重任,紧密结合学校法学专业、理工科专业的优势特色,在省市知识产权行业领导多次莅校指导下,受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的委托,在白酒知识产权、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的人才培训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承接全国、全省的大型知识产权培训项目,已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

三、宜宾市法学会白酒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

直接服务宜宾白酒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宜宾白酒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提供法律咨询、撰写宜宾白酒知识产权案例教程、挖掘白酒知识产权文化价值、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广宜宾品牌白酒走出四川,利用四川轻化工大学留学基地的优势,帮助宜宾品牌白酒走向世界,推动宜宾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

着眼司法改革的热点难点,结合川南实际,重点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问题深入研究,每年面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布课题,在公益诉讼、认罪认罚、青少年法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形成了以基层司法能力建设为标志的研究特色。

 

【服务地方简介】

 

法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地方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已经成为服务川南的法律智库和公共管理智库。

一、支持教师参政议政

法学院有1名教师担任宜宾市人大代表、1名教师担任自贡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地方的政治建设,支持教师履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责,努力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

二、鼓励教师获聘专家称号

法学院多名教师受聘担任宜宾市和自贡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法律顾问、咨询专家、仲裁员、人民陪审员等,通过出具法律意见书、咨询报告以及参与案件的审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地方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广泛开展社会培训

根据地方单位的需要,常规开展各种与社会治理相关的社会化培训。2021年对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司法助理员的培训、2021年对川南片区乡村振兴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2021年对翠屏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以及应邀承办的南溪区白酒高端论坛会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接受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联合开展横向课题合作,积极推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在重要杂志、期刊上刊载,深受委托单位好评,彰显了法学院办学的实力所在。

五、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法学院注重将咨询报告、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积极转化应用,推动产教融合落实落地,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生产力,提升了法学院的社会影响力。